商业航天“造星织网”
海淀区金隅智造工场,造星织网一座外表低调的商业航天灰白色建筑内,藏着中国商业航天最前沿的造星织网“星辰密码”——低轨宽带卫星、柔性太阳翼、商业航天相控阵天线……日前,造星织网“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商业航天探访北京商业航天屡破纪录的造星织网奥秘。
走进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商业航天一个金光闪闪的造星织网卫星“翅膀”立刻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是商业航天银河航天灵犀03星的模型。作为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造星织网卫星,灵犀03星“柔性的商业航天翅膀”非常薄,单层柔性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造星织网它可以像古代的商业航天“奏折”一样折叠,装在火箭里时,造星织网为折叠状态,主体厚度不到5厘米;在轨工作时,“翅膀”拉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
为何要设计成这种特殊形态呢?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柔性翅膀”具有重量轻、模块化等特点,更易于收纳,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能吸收更多太阳能,适合卫星大批量堆叠发射,对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发射一颗卫星到太空,需要多少钱?过去需要十几亿元,如今已经降至百万元级别。不断进行技术突破的同时,批量造星也离不开对传统制造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低轨宽带星座卫星的数量必须足够多,要像造汽车甚至造手机一样,让卫星从生产线上一件一件出货,成批检测,成批装入火箭发射入轨。”银河航天卫星制造工程师孙朋朋说,银河航天的卫星制造生产线融合了人机协作理念,借助装配机器人、智能设备以及数字化制造系统等尖端技术,打造了100公斤至2000公斤级卫星的完整制造链条。产线可以满足年产100至150颗中型卫星的研制能力,研制周期缩短80%,这让批量“造星”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本着通信载荷、核心单机、卫星平台的自主研发与低成本量产发展思路,银河航天自成立时起就开始探索和开拓新的供应链。比如,不少过去为汽车等行业提供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在银河航天的牵引下,针对航天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逐步进入到商业航天供应链配套体系中。如今,银河航天的供应链合作企业已经从2018年的100余家拓展到1300余家,其中超过一半是民营企业。
推出国内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卫星、首次实现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批产研制、建设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实现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首次出海落地……作为我国商业航天以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家独角兽公司,银河航天在发展过程中创下了一个个“首个”与“首次”。
记者了解到,银河航天已经成功研制并发射两颗具备手机直连功能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目前正在加速后续手机直连卫星的研制,包括开展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相控阵天线、星上大能源、数字处理载荷等核心技术及低成本攻关,并加速卫星及各类关键设备的批量生产。在不久的将来,在海上、深山等无网区域,手机连上来自卫星互联网的“太空Wi-Fi”就能与亲友畅快地视频通话将成为现实。
银河航天是北京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生态中的典型个案。航天驭星为全国一半以上商业卫星提供在轨运管服务、星河动力实现十日内成功“三连发”、蓝箭航天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记者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已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目前,北京商业航天已涵盖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产业链条国内最全。下一步,北京将加大技术攻坚力度,力争2026年左右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持续谋划大规模星座布局,挖掘标杆示范应用场景,并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全球市场,加快空间基础设施全球服务网络能力建设。
相关文章
发布者:小宁 浏览量:6423发布时间:2022/3/24 15:00:47 面对新一代的消费者和营销环境,这对乳企发展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这两年,中国羊奶粉市场突破2025-10-30
“今天,我们来到崇儒乡霞坪村,盘点团队前期策划执行的崇儒踏青季活动,帮助这个小村子再出圈。”前不久,姜瑜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走进霞浦100个乡村”系列的首2025-10-30
“今天,我们来到崇儒乡霞坪村,盘点团队前期策划执行的崇儒踏青季活动,帮助这个小村子再出圈。”前不久,姜瑜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走进霞浦100个乡村”系列的首2025-10-30
近日,欧科佳中国收到宇通客车发来的感谢信,对公司技术团队在宇通新项目中的优秀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欧科佳团队凭借专业的技术能力和高效的协作精神,克服欧洲安全法规认证的严苛挑战,以快速响应2025-10-30
2025-10-30
近日来到新疆哈密十三间房风区看到,新疆首座电网侧新型独立储能电站——沃能十三间房储能一电站内,27个储能单元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实现新能源消纳的同时,还利用峰谷电价差增加经济收益。“储能2025-10-30

最新评论